弥合割裂,深化中国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对于推动中国建立层次丰富、功能完善的统一债券市场,促进中国债券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已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未来将有更多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债券通”将有利于在开放环境下更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一、这是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内涵是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大范围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的货币。其中,在国际市场上广泛流通是基础,尽管人民币在境外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只有人民币在境外各类市场流通范围的扩大,才最终必然带来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可能。
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可回避的、至关重要的基础和要素。这也是债券通实施的最终目标。因此,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是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才会真正成为可能。
二、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前提
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度和深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有允许境外投资机构的广泛参与,才能带来人民币境外的广泛流通和交易。也只有了一定规模的人民币境外持有、流通和交易,才谈得上在国际市场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和储备的条件。所以,这也是公告中所提到的第一阶段开通“北向通”为主的初衷。
三、是提高境外机构进行人民币资产配置和提高人民币在SDR中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从2015年11月末,人民币被纳入SDR篮子之后,就意味着国际机构在做资产配置中,不得不重视和考虑人民币资产的选择了。而在全球债券市场已经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必然是他们考虑的对象。
同时,虽然人民币已经被纳入到SDP一揽子国际储备货币里,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SDR每5年做一次评审,一种货币在符合条件时可以加入,不符合是也可以退出。并且,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还比较低,影响力还比较弱,通过提高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和流动,是其中很重要的举措之一。
四、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及其魅力的可持续性
借助境外机构的广泛参与和交易,助推人民币债券市场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化改革,构建出一个市场透明、交易活跃、风险可控的人民币债券市场。
这种深化改革,不仅可以带来债券品种的多样化,增补市场功能类型差异不同的机构出现,尤其是在投资端和风险抵补方如各类专业资产服务商的出现;
更会带来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打破现有很大一部分资产的持有到期、交易频率低的现状和困境;
倒逼市场提供更为准确、适合的风险评价,更好地厘清不同产品不同发行主体的风险差异,最快实现对各类产品的风险定价,这才是促进和扩大交易的基础。
现在人民币债券的风险评价差异不大,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更谈不上实现差异化的投资策略。这是阻碍境外投资者大胆、大量进行投资人民币债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只有通过“北向通”方案的实施和推进,反推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以上深化改革,才能吸引境外投资机构的兴趣和大规模的参与,也才能保证一个开放市场的有序、稳定发展。
关注手机金投网(http://m.cngold.org),外汇财经动态随时看。